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

2021年06月心筆記

(圖:男友攝)

20210622

昨晚重看了《人間條件1》,看到母子解開藏在心裡的結那段,很有感。很多人與家人的關係,可能終其一生都未能達到和解,覺得自己算幸運。

如果不是因為2015年母親罹癌、出入醫院,家裡被攪動了一番,自己重新看待家庭關係。我對於父親的印象,可能都是從別人帶有偏見的口中建構而來,也可能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永遠向母親討不到愛的孩子。經歷了漫長、對於原生家庭的不滿、埋怨、誤解之後,人生才終於來到一個幸福的坎站。

從小,父親是個從不為自己辨解的人,也很少有很明顯的情緒,別人怎麼誤會他、被背叛或真心換絕情,他看似都無所謂。母親是個說話大聲、表面強勢的人,但卻是懂得關懷弱勢和流浪動物,我們的生命教育與社會關懷都是她以身作則而來的。

但人常以自己的想法去看待一些人與事、從別人的口中去建立對一個人的印象,往往以為自己見解的都是對的,以言語去影響他人,偏偏生命中卻又存在很多隱性障礙,於是就釀成了很多的遺憾,甚至是,很多自己以為的部分,可能是自己想像來的。

人生真的不容易,要好好當「自己」就已經不容易了,又同時要擔任很多人期待的角色,真的很辛苦。

為什麼吳念真寫的故事、說的話會那麼觸動人心,因為他一直強調通俗,也真的是夠通俗的,他的劇中常演繹出大眾都會遇到的生命課題,甚至是一直存在、卻說不出口的對白。我實在是非常喜歡李永豐(李美國),哈哈。


20210615

我老媽2015至2020年是癌症患者,現一切都正常,年紀還不是施打疫苗的族群,但已預告不會去打。她個性很固執,如果說不做的事,誰也勸不動。

對於曾是癌症患者身分的她,其實我也不太清楚和疫苗間有沒有衝突,打了會不會有副作用?於是上網找了資料,發現那個讓我媽很懷念的李冠德院長有詳細的說明😁

我傳了連結、打電話回家說:「欸,媽,李冠德說癌友要打疫苗耶。」

我媽居然接受,說等到通知來再去打。一個好的醫病關係,真的影響患者太大了,也幫助家屬很大,再次謝謝李冠德院長!

📎COVID-19疫苗打不打 癌友常見六大問題 癌症專家一一解惑
👉https://is.gd/IGrcCc


20210613
剛跟高雄大學一個長期參與社區工作的老師聊了二個多小時的電話,也看到今天確診數下降,覺得心情開朗許多。最近因疫情採訪了二個社區產業主要負責人、以及一個教授,關於產業的衝擊。

其中一個執行長在2019夏天曾拜訪過,由於我是個低創作量、非主流媒體的記者,因此和很多受訪者都是一期一會,雖然報導後我都很努力持續關注那些我相遇過的人,但卻也常常不知何時會再見。

執行長接到我電話,跟我說很久不見,她清楚的記得我二年前去拜訪她的時間點,還說她有關注我和男友的消息(遮臉),讓我很驚訝,因為莫拉克風災十年之時,有非常多媒體去找她,當天也同時有電視台去採訪。

她說:「因為妳把我告訴妳的事情,寫得非常到位,這二年來,每當有人想了解我們,我就請他們去看社區力妳寫的報導!」被一個工作要求度很高的人肯定,我好開心。

原本有預告會擔誤20分鐘,我們聊了二個多小時。

記得有一位受訪的校長和我提到:「我以前遇過的記者們,往往都是,沒問到想要的也很快掛我電話,問到想要的也很快掛我電話,感覺不舒服。」我說,很多主流記者的發稿時間真的很緊迫,那也是近年來整個媒體環境的問題。

像我這樣低創作量的人,能花很多時間去與受訪者聊出事件的脈絡,但如此的發稿效率和方式絕對不會是主流記者的料😂可是對我而言卻是很踏實,做這件事真的好開心,尤其轉譯過程產生的微妙感,更是讓我享受在其中,也真的很感謝願意撥空和我分享所知的人們,每次對話後,覺得充滿養分和希望🌼

/

從莫拉克風災走來,面對疫情的衝擊,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 這群社區工作者精神始終像土窯胖這麼Q彈!
宅配土窯胖,疫起來呷胖!
法國高筋麵粉+天然酵母低溫發酵+天然蜂蜜取代砂糖+還原食材原味+手工製作+窯烤+添加寶來在地滋味。
↑網路商城下單或電話訂購:07-6883651

20210606

50+好好的粉絲頁,Po了一則:「你最喜歡家中哪個角落?拍一張你家最美的照片,讓大家羨慕一下!」結果引來1千多人的回覆,我也po了一張😁每次洗澡看到大白熊臉,就會覺得很開心。


20210605
友人說:「在家工作真是一件可怕的是,工作和生活沒有時空的隔離,整個人生除了維持生命跡象,好像只剩工作這件事了。」

完全是我的心情啊!

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

東泉辣椒醬

照片攝於2017年台中


 東泉辣椒醬

我是在2017年夏末到台中東勢拜訪瓜瓜校長時,第一次品嘗東泉辣椒醬。

30歲獲師鐸獎、當上國小校長,也曾著有5本書、出過5張唱片的瓜瓜校長,在台中市也坐擁豪宅。那天一早,我們約在他東勢的農莊,在農莊外的亭子下聊天,完全沒想到他會那麼仔細描述「如何從繩索上把自殺的母親抱下來、從此墜入黑洞、開始燥鬱的人生、一度想自殺......」的過程,那一天我們聊了6個多小時。

他用數個小時,告訴我生命中最痛苦的十年,中午邊聊我們邊移動到屋子裡,他說:「不嫌棄,一起吃,這就是我們夫妻的日常!」我看著他夾了一大碗師母準備的炒麵,淋上東泉辣椒醬,大口吃了起來,我也如法泡製。

那是我第一次在受訪者家裡用餐,那天的味道和溫度我永遠都記得。仔細想想,每一次有回憶靠岸,總會有屬於它當時的氣味、溫度,更甚是有一首歌連結起當時的某一段溫暖。

有多少人幸運的和自己和家人和解呢?瓜瓜校長是,我也是其中一個幸運的人。

因為聊了很多很有感覺的事,謝謝那一次執編允我發了8千多字、二篇報導。


因為家庭教育的關係,我從小到大很少讓人請客,自從去年去茄萣拜訪里長伯葉宏信他說:「每次里民邀他都會入座,我不是貪吃,而是看重這件事,就算趕時間或不餓,也會撥空去坐下來吃幾口,而且一起吃飯可以連結情感。」在這之後,有人請我吃東西,我都不再客氣了,就像昨天毫不客氣的把水瓶喝光,裝滿柯主任煮的咖啡般,我知道那是愛,要收下。


2012年10月開始的採訪人生,好多年來,常是一個人開著車跑到山區、跑到部落,算了算,累積了與207個人們的深度對談,每一次都踏踏實實的,也搜集了很多:「妳寫得很好!」(雖然常收到,但還是要對我說出來,因為我才知道沒有辜負受訪者,哈)。

聽了很多人的故事了,人生真的很難,人生也很好玩,這8-9年來離「書寫自己」很遠了,但卻愈「靠近自己」了。也終於,現在去山區或部落,我都有男朋友陪了


莊信德牧師:

「......很多時候我們嘗試要離開一個困難,若是要用遮蓋的方式,我們永遠沒辦法離開,然而在《聖經》裡卻告訴我們:『若有人在基督裡,他就是新造的人了。』這新的創造不是要我們成為一個多偉大的人,而是要我們成為一個有勇氣的人去面對失敗和軟弱」。

2021年4月14日 星期三

翻轉就是回到你本身該有的樣貌,找到自己是誰

 


攝於2017東山國小,很喜歡的一張舊照,與我最愛的三隻小孩

20210414
畢業於烏來的種籽實驗小學、華德福實驗中學的李晴:「因為我上課時,就是時不時會站起來。然後我媽就說:我帶你去一間站起來沒關係的學校。」但不是每個媽媽都能這樣理解自己孩子的特質。

看了影片,我笑出來。

我大姪子凱凱,一直以來就是一個不需要太用力、功課就很好的孩子,但他會在上課走動、做自己想做的事,讓老師生氣。

我的男友,小時候也是這樣的人,但他有自己擅長的事,只有少數階段遇到了解他的老師,年幼時沒有機會就讀森林小學和實驗學校,種種原因讓他成了中輟生。

他們倆都是保有自己本身該有的樣子的人,於是就成了老師眼中不守規矩的孩子。

只能跟凱凱說:「如果到了另一種學校,這樣的行為老師不一定會生氣,也不算是犯錯,但因為在一般的學校,學生比較多,老師如果不能控管秩序,會很難進行課程。因此要學會遵守團體規則、以及尊重帶領你的老師。」

回想起,進入大學院校工作那些年,每間學校都在使用「翻轉」這個詞,翻轉教育、翻轉未來,我一直在想,大家到底是在翻轉什麼?你們知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?


前陣子看到《老師你會不會回來》的爽文國中主任王政忠:「翻轉就是嘗試回到事物本身應該有的樣子。」實在非常喜歡這樣簡單卻直接的詮釋。

另一個實驗教育體系成長、登山高手青年呂忠翰說:「我們看到很多人爬山,為了去攻頂,那是一個很傳統需要的一個成績與名利,那其實是在一個很體制的架構裡出現的,體制外其實就是要跳脫這件事,找到自己是誰、找到位置、有自信。看到山,你怎麼去面對困難,並延伸出勇氣往前走。」這段話,讓我很感動。

我一直知道我是誰、喜歡什麼、該做什麼,但其實在現實人生很痛苦,這個世界有太多人類訂出來方便管理的規則。常常在書寫的過程中,也有一種超脫文字、找到自己的感覺,那種感覺我不會描述,但很爽就是!